2021(14):1-6.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14.001
摘要:精神、心理因素与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治疗和疏导有助于缓解消化系统疾病的病情。该文就焦虑、抑郁等精神状态异常与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现况、相互作用机制及治疗进展进行初步概括。
2021(14):7-12.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14.002
摘要:目的 探讨手术联合自拟益气健脾润肠通便方治疗女性直肠前突所致出口梗阻型便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20年5月在石家庄市中医院行手术治疗的80例女性直肠前突致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均行经阴道修补术、痔上黏膜环形错位套扎吻合术(EPH),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术后2 d开始口服自拟益气健脾润肠通便中药方,14 d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后评估疗效,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远期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后排便频率、排便困难程度、粪便性状、排便时间、排便不尽感、头昏、乏力、口干口渴评分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00% VS 80.00%,P <0.05)。两组患者的腹胀/腹泻、恶心/呕吐、出血、疼痛、尿潴留发生率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且上述不良反应均为轻度,无重度不良反应。观察组治疗前后出口梗阻型便秘评分(ODS)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 <0.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经阴道修补术、EPH术后口服自拟益气健脾润肠通便中药方,可有效改善女性直肠前突所致出口梗阻型便秘临床症状,提高近、远期疗效,降低复发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2021(14):13-19.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14.003
摘要:目的 筛选老年胃肠道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在全身麻醉下行择期胃肠道肿瘤切除术的老年患者221例。使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根据患者是否发生POCD分为POCD组和非POCD组;根据患者发生POCD严重程度分为轻度POCD组、重度POCD组和非POCD组。分别记录各组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的临床资料,并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 POCD组吸烟率及饮酒率高于非POCD组(P <0.05),POCD组与非POCD组年龄、性别构成、BMI、ASA状况、受教育程度、术前MMSE评分和病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POCD组术前K+水平和术后30 d EQ-5D评分较非POCD组低(P <0.05),POCD组术后1 d疼痛[静息/活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 4分]发生率、术中失血量≥1 000 ml发生率、术后入ICU支持治疗率较非POCD组高(P <0.05),POCD组与非POCD组术前握力、术前白细胞(WBC)、术前血红蛋白、术前Alb、手术时间、是否选择TAP、术中保温差异、非甾体类药物和右美托咪定治疗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重度POCD、轻度POCD与非POCD组患者术前高血压病发生率、ICU支持治疗率、术前WBC≥10×109/L发生率、术中失血量≥500 ml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OCD组较非POCD组患者高。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1 d静息状态下VAS评分≥4分、术后1 d活动状态下VAS评分≥4分、饮酒和术中失血量≥1 000 ml是早期POCD的危险因素(P <0.05)。术后1 d静息状态下VAS评分≥4分、术后1 d活动状态下VAS评分≥4分、术前WBC水平≥10×109/L和术中失血量≥500 ml,是重度POCD的危险因素(P <0.05)。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术后1 d静息状态下VAS评分≥ 4分[R=6.445(95% CI:2.621,15.845),P <0.05]、术后1 d活动状态下VAS评分≥4分[R=6.037(95% CI:2.996,12.164),P <0.05]、饮酒[R=2.320(95% CI:1.091,4.937),P <0.05]和术中失血量≥1 000 ml[R=11.631(95% CI:1.172,115.464),P <0.05]是早期POCD的危险因素。术后1 d静息状态下VAS评分≥ 4分[R=9.583(95% CI:3.086,29.762),P <0.05]、术后1天活动状态下VAS评分≥ 4分[R=7.655(95% CI:2.576,22.743),P <0.05]、术前WBC水平≥10×109/L[R=11.952(95% CI:1.686,84.758),P <0.05]、术中失血量≥500 ml[R=7.235(95% CI:1.943,26.942),P <0.05]和高血压病史[R=2.753(95% CI:1.103,6.866),P <0.05]是重度POCD的危险因素。结论 术后第1天VAS评分高、饮酒和术中失血量>1 000 ml是老年胃肠道肿瘤切除术患者发生早期POCD的危险因素。术后第1天VAS评分高、术前WBC>10×109/L、术中失血量>500 ml和合并高血压病是老年胃肠道肿瘤切除术患者发生重度POCD的危险因素。
2021(14):20-24.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14.004
摘要:目的 分析经直肠超声(TRUS)结合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在直肠癌诊断及TNM分期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1年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收治的86例直肠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接受TRUS和SWE检查。记录TRUS与SWE及两者联合诊断直肠癌及其TNM分期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比较直肠癌与直肠腺瘤患者肿瘤病灶处、周围脂肪和正常直肠壁3个位置Emax值和Emean值;绘制ROC曲线分析TRUS、SWE及联合诊断直肠癌的价值。结果 联合诊断直肠癌的敏感性为97.18%(95% CI:0.80,0.99),特异性为86.67%(95% CI:0.71,0.98),准确率为95.35%(95% CI:0.78,0.99)。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两者联合诊断直肠癌的AUC为0.968(95% CI:0.89,1.00)。两者联合诊断为T1期的准确率为94.12%(95% CI:0.76,0.94),T2期的准确率为90.91%(95% CI:0.72,0.92),T3期的准确率为100.00%(95% CI:0.99,1.00),T4期的准确率为100.00%(95% CI:0.99,1.00)。直肠癌组Emax、Emean值较非直肠癌组高(P <0.05)。不同分期的杨氏模量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TNM分期越晚,Emax、Emean值越高。结论 TRUS结合SWE诊断直肠癌及TNM分期的准确性较高,可为临床病变鉴别及病理程度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2021(14):25-29.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14.005
摘要:目的 评估肝外胆管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患者行同步放化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8年9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因肝外胆管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行同步放化疗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年龄、性别、原发肿瘤部位、T分期、N分期、术后切缘、糖类抗原19-9(CA19-9)、手术至复发的中位无病生存期(DFI)、同步放化疗后1年和2年的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结果 所有患者经同步放化疗后,疾病控制率为93.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3.5个月,中位生存期22.2个月,1年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50.0%和76.7%,2年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6.7%和36.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发时CA19-9 ≤ 37 u/ml和DFI > 12个月患者的1年无进展生存率和2年总生存率较高(P <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复发时CA19-9 > 37 u/ml[R=21.686(95% CI:4.327,177.158)]是1年无进展生存率的危险因素(P <0.05);CA19-9 > 37 u/ml[R=12.056(95% CI:2.407,60.396)]和DFI ≤ 12个月[R=0.190(95% CI:0.040,0.913)]是2年总生存率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同步放化疗作为挽救治疗手段在局部复发的肝外胆管癌术后患者中安全有效。
2021(14):30-34.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14.006
摘要:目的 分析腹腔镜D2根治术联合胃背侧系膜近胃端完整系膜切除术(CME)治疗进展期胃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19年1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临床资料。将40例实施腹腔镜D2根治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余40例实施腹腔镜D2根治术联合CME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并发症发生率、肿瘤复发率、肿瘤转移率、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6个月生存率、肿瘤复发率、肿瘤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1年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肿瘤转移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1年的肿瘤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GQOLI-74评分较术前升高(P <0.05)。观察组术后GQOLI-74评分较对照组升高(P <0.05)。两组患者术前GQOLI-74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ME联合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有利于彻底清除淋巴结,减少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促进术后恢复,改善生活质量,并发症更少,较D2根治术可行性更高。
2021(14):35-39.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14.007
摘要:目的 分析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7月就诊于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的FD患儿144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儿均给予调整饮食、建立良好排便习惯、预防及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等常规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接受多潘立酮治疗,观察组采取酪酸梭菌活菌散+多潘立酮治疗,均治疗1周。评估两组疗效、用药安全性,并观察治疗前后胃动力学、脑肠轴相关因子[5-羟色胺(5-HT)、神经肽S受体1(NPSR1)、P物质(SP)]、胃肠激素[生长抑素(SST)、胃动素(MTL)、促胃泌素(GAS)、瘦素(Leptin)]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 <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胃窦收缩幅度、胃窦收缩频率及胃窦运动指数差值较观察组高(P <0.05)。对照组治疗前后5-HT、SP差值较观察组低,NPSR1差值较观察组高(P <0.05)。对照组治疗前后MTL、GAS差值较观察组高,治疗前后SST、Leptin差值较观察组低(P <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多潘立酮治疗FD患儿的疗效确切,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胃动力学、调节脑肠轴因子及胃肠激素水平有关。
2021(14):40-46.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14.008
摘要:目的 探讨抗精神病药喹硫平对少突胶质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10 ng/ml、喹硫平10 μmol/L及两者混合物处理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s)48 h,比较各组细胞周期、细胞周期退出指数及细胞分化情况。检测喹硫平干预后小鼠前额皮质8个细胞周期相关mRNA相对表达量。通过RNA干扰下调p21的表达,并分析其对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 PDGF可诱导G0/G1期细胞百分比下降(P <0.05),S期和G2期细胞百分比升高(P <0.05);喹硫平可抑制PDGF诱导的S期或G2期细胞百分比升高,并阻止G0/G1期细胞百分比降低(P <0.05)。PDGF抑制细胞周期退出(P <0.05);喹硫平促进细胞周期退出(P <0.05),并阻断PDGF对细胞周期退出的影响(P <0.05)。喹硫平可提高OPCs细胞的成熟率,降低低分化细胞数(P <0.05)。喹硫平干预后p21表达升高(P <0.05);下调p21可增加S期细胞百分比,降低G2期细胞百分比(P <0.05),增加溴脱氧尿苷阳性细胞数(P <0.05),减少髓鞘碱性蛋白阳性细胞(P <0.05)。结论 喹硫平可能通过调节少突胶质细胞的细胞周期来调节细胞分化。
2021(14):47-51.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14.009
摘要:目的 探讨乌灵胶囊对卒中后抑郁大鼠海马P13K/Akt/mTOR通路和神经递质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12只。采用改良Zea-Longa法复制大脑中动脉缺血大鼠模型(MCAO模型),MCAO模型复制成功后皮下注射利血平复制卒中后抑郁模型。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剂量双蒸水灌胃;低剂量组于模型复制成功后第2天给予40 mg乌灵胶囊;高剂量组于模型复制成功后第2天给予80 mg乌灵胶囊,1次/d。各组大鼠灌胃21 d。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海马组织海马组织PI3K、p-Akt和p-mTOR蛋白相对表达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海马组织NE、DA和5-HT含量。结果 模型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Zea Longa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海马组织PI3K、p-Akt和p-mTOR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 <0.05),海马组织NE、DA和5-HT含量低于对照组(P <0.05);而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Zea Longa评分低于模型组(P <0.05),海马组织PI3K、p-Akt和p-mTOR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模型组(P <0.05),海马组织NE、DA和5-HT含量高于模型组(P <0.05)。结论 乌灵胶囊可改善卒中后抑郁大鼠行为,且可调节海马P13K/Akt/mTOR通路,调节神经递质水平。
2021(14):52-59.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14.010
摘要:目的 探讨咽后淋巴结转移鼻咽癌(NPC)患者血浆Epstein-Barr病毒(EBV)DNA和血清EB病毒衣壳抗原IgA抗体(VCA-IgA)、EB病毒早期抗原IgA抗体(VEA-IgA)与疗效、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139例咽后淋巴结转移NPC患者的临床资料,用qRT-PCR法检测血浆EBV-DN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EB病毒VCA-IgA、VEA-IgA水平,根据疗效评价分为缓解组和进展组,比较治疗前后三项指标水平差异,分析治疗前各指标与临床预后、总生存的关系,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Cox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因素分析。结果 不同T分期、N分期和临床分期的EBV DNA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临床分期VCA-IgA浓度和VEA-IgA 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年龄、性别的EBV DNA浓度、VCA-IgA浓度和VEA-IgA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咽后淋巴结转移NPC患者治疗前后血浆EBV DNA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后VCA-IgA浓度和VEA-IgA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缓解组与进展组治疗前后EBV DNA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VCA-IgA和VEA-IgA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4年总生存率为72.7%,T1期、T2期、T3期、T4期的4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9.5%、80.8%、71.4%和5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有无远处转移、是否疾病进展和是否复发患者中位生存期和4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临床分期[R=2.162(95% CI:1.130,3.215),P <0.05]、EBV DNA水平[R=2.324(95% CI:1.242,5.529),P <0.05]、颈部淋巴结转移侧数[R=3.012(95% CI:0.653,5.564),P <0.05]是影响NPC生存率的危险因素。结论 EBV DNA、VCA-IgA及VEA-IgA可为咽后淋巴结转移NPC患者的疗效监测、预后判断和个体化治疗提供帮助。
2021(14):60-65.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14.011
摘要:乳杆菌具有调节胃肠道菌群、改善胃肠道功能的益生作用。幽门螺杆菌是定植于胃黏膜的革兰阴性致病菌,可诱发胃癌。目前,幽门螺杆菌根除率逐年下降,临床上开始尝试应用嗜酸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和加氏乳杆菌等乳杆菌联合抗生素治疗幽门螺杆菌。然而不同临床研究结论有差异,临床疗效仍有待提升。该文通过综述乳杆菌治疗幽门螺杆菌的临床研究,进一步探讨其抑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分子机制,包括细菌素的直接杀菌、黏附抑制、胃肠道微生物群调节、炎症抑制等,为筛选理想乳杆菌菌株,提高幽门螺杆菌临床疗效提供新方案。
2021(14):66-69.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14.012
摘要:目的 观察抑酸剂对声带白斑术后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其对治疗声带白斑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8年12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声带白斑并伴有咽喉反流的患者5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口服抑酸剂艾司奥美拉唑治疗)和对照组(未口服抑酸剂艾司奥美拉唑治疗),每组25例。手术治疗8周后观察各患者的复发及癌变情况、反流症状指数量表(RSI)、体征指数量表(RFS)、嗓音障碍指数-10量表(VHI-10)、嗓音功能(振幅微扰、噪/谐比、基频微扰)、电子喉镜检查(声带振动对称性、声带黏膜波)、生活治疗量表(SF-36)评分等。结果 研究组治疗前后RSI、RFS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治疗前后基频微扰、振幅微扰、噪/谐比及声带黏膜波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治疗前后一般健康状况、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精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评分的差值小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抑酸剂能够减轻伴有咽喉反流的声带白斑术后患者的反流症状,改善患者嗓音功能、声带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2021(14):70-73.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14.013
摘要:目的 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羊水残余量对炎症因子水平及围生期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2月于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60例未足月胎膜早破产妇,将产妇分为对照组[110例,羊水指数(AFI)>50 mm]和研究组(50例,AFI ≤ 50 mm),两组均给予相同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分娩情况、妊娠结局、新生儿情况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研究组阴道分娩、新生儿Apgar评分较对照组低(P <0.05),剖宫产较对照组高(P <0.05)。研究组子宫内膜炎、产褥感染、绒毛膜羊膜炎、羊水污染、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低体重出生儿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较对照组高(P <0.05)。研究组炎症因子水平较对照组高(P <0.05)。结论 残余羊水量过少可对未足月胎膜早破产妇分娩及母婴结局造成不利影响,且会提高炎症反应水平,增加宫内感染风险,故临床应密切监测羊水残余量,以提高分娩安全性。
2021(14):74-78.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14.014
摘要:目的 探讨在气管狭窄的外科治疗中如何正确选择麻醉插管方式与手术方式。方法 选取1998年1月—2018年12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手术治疗的32例气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致气管狭窄原因分为肿瘤组、非肿瘤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插管方式、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插管时间、术后住院日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随访1个月~20年,统计分析两组气管吻合口狭窄发生率、疾病复发率等指标。结果 肿瘤组气管修补术较非肿瘤组低(P <0.05),气管环形切除+端端吻合及单腔插管+全麻较非肿瘤组高(P <0.05)。两组手术切口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中、下段气管狭窄的麻醉方式和手术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肿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较非肿瘤组高(P <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均治愈出院,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手术及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气管狭窄往往是亚急诊或急诊性病种,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方法。麻醉插管及手术方式应依据气管狭窄的特点而灵活选择,若能正确选择,将有效提高气管狭窄手术成功率。
2021(14):79-84.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14.015
摘要:目的 探讨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再狭窄老年患者对靶血管内膜反应、靶病变血运重建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1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冠状动脉再狭窄老年患者19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99例。对照组采取切割球囊治疗,研究组采取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6个月后靶血管内膜反应、心功能、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CQQ)评分、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管腔再狭窄率及靶病变血运重建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最小腔径、最小管腔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左室射血分数、NT-proBNP及每搏输出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靶病变血运重建发生率高于研究组(P <0.05)。两组CCQQ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再狭窄老年患者可明显改善靶血管内膜反应,降低靶病变血运重建发生率,促进心功能恢复,可以改善生活质量。
2021(14):85-91.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14.016
摘要:目的 分析荧光素纳眼底血管造影术(FFA)和吲哚菁绿眼底血管造影术(ICGA)的不良反应与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种类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0年1月—2019年1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就诊,过敏试验结果阴性并行FFA和ICGA检查的31 475例患者。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时间、检查项目、性别、年龄、眼部疾病种类、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及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结果 共4 679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轻度4 367例(13.87%),中度277例(0.90%),重度22例(0.07%)。95.72%不良反应发生在用药后5 min内。行FFA检查患者4 125例出现不良反应,轻度3 813例、中度277例、重度22例、未记录严重程度13例。FAA检查有无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疾病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行ICGA检查患者73例出现不良反应,均为轻度,ICGA有无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性别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行FFA和ICGA患者481例出现不良反应,均为轻度,联合检查有无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性别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过敏试验无法完全预测是否会发生不良反应。年轻患者更容易出现FFA和ICGA的不良反应,不同疾病出现不良反应概率不同,需要更加重视年轻患者和更易出现不良反应的疾病在造影开始后1 h内的检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2021(14):92-96.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14.017
摘要: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联合米力农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心肌酶谱和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9月在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96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米力农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两组均治疗7 d。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与治疗7 d的心功能[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心肌酶[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Ⅰ(cTnⅠ)]及BNP水平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91.67%)高于对照组(72.92%)(P <0.05)。实验组治疗前后LVDd和LVEF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治疗前后TNF-α和IL-6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治疗前后CK、LDH、CK-MB和cTnⅠ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治疗前后BNP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参麦注射液联合米力农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良好,可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患者心肌酶谱,降低BNP水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湘ICP备17021739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