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第2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专家述评
    • 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和治疗

      2021(24):1-6.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24.001

      摘要 (167) HTML (66) PDF 495.71 K (5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RPH)是由脾静脉狭窄或闭塞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危及生命的上消化道出血疾病,却是门静脉高压症中唯一可以治愈的类型。胰源性疾病是RPH最常见的病因,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是其临床特征。对于肝功能正常及不明原因脾大的消化道出血患者,应考虑RPH的可能。RPH临床表现较为隐匿,与肝硬化所致的门静脉高压症在临床症状上有一定的相似性,由于对该疾病认识不足,临床易误诊。原发疾病多样性造成RPH临床表现多样化,使疾病诊断复杂化,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患者,可选择辅助检查加以诊断。疾病诊断应以治疗原发病为主,同时遵循个体化原则。RPH的预后主要与原发疾病相关,良性病变预后好,恶性病变预后差。

    • >消化系统疾病专题·论著
    • 蓝莓花青素对油酸诱导肝细胞脂肪变性小鼠Plin5蛋白表达的影响

      2021(24):7-12.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24.002

      摘要 (338) HTML (40) PDF 1.29 M (1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蓝莓花青素对油酸诱导AML12小鼠肝细胞脂肪变性过程中Plin5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培养AML12小鼠肝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细胞分为对照组、油酸诱导组、维生素C组和蓝莓花青素组,每组设置3个复孔。对照组用DMEM/F12培养基培养;油酸诱导组、维生素C组及蓝莓花青素组用含0.75 mmol/L油酸的培养基处理24 h,复制小鼠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采用具有抗氧化活性的水溶性维生素C作为阳性对照,维生素C组及蓝莓花青素组分别更换含50 μg/ml维生素C及50 μg/ml蓝莓花青素的培养基培养24 h。采用微板法测定各组细胞培养液上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及细胞内甘油三酯(TG)含量;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滴沉积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AML12细胞Plin5、PI3K、P-Akt蛋白的表达。结果 100 μg/ml、150 μg/ml、200 μg/ml组细胞指数较0 μg/ml组下降(P <0.05)。蓝莓花青素处理24 h后100 μg/ml组抑制率为14.4%,而50 μg/ml组未显示。油酸诱导组ALT、AST、TG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 <0.05),维生素C组、蓝莓花青素组较油酸诱导组降低(P <0.05),蓝莓花青素组较维生素C组降低(P <0.05)。油酸诱导组积分光密度值较对照组升高(P <0.05),维生素C组、蓝莓花青素组较油酸诱导组降低(P <0.05),蓝莓花青素组较维生素C组降低(P <0.05)。油酸诱导组Plin5、PI3K、P-Akt蛋白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升高(P <0.05),维生素C组、蓝莓花青素组细胞较油酸诱导组降低(P <0.05),蓝莓花青素组细胞较维生素C组降低(P <0.05)。结论 蓝莓花青素对油酸所致小鼠肝细胞脂肪变性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该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的Plin5蛋白表达、减少了油酸诱导的肝细胞脂滴形成有关。

      • 0+1
      • 1+1
      • 2+1
      • 3+1
      • 4+1
    • 苦参碱注射液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2021(24):13-18.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24.003

      摘要 (84) HTML (31) PDF 1.41 M (1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苦参碱注射液预处理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3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联苯双酯滴丸125 mg/kg)、苦参碱注射液高剂量组(2.8 mg/kg)、苦参碱注射液低剂量组(1.4 mg/kg),每组6只。各给药组按照10 ml/(kg·d)进行尾静脉注射,连续治疗14 d。第15天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按照12 ml/kg一次性给予50%乙醇复制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小鼠禁食不禁水,16 h后摘眼球取血并处死。采用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病理变化,油红O染色检测肝脂肪沉积,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和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酶(CAT)、甘油三酯(TG)水平。结果 模型组肝指数较空白组增加(P <0.05),苦参碱高剂量组、苦参碱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较模型组降低(P <0.05)。模型组血清AST、ALT、T-BIL较空白组升高(P <0.05),阳性对照组、苦参碱高剂量组、苦参碱低剂量组较模型组降低(P <0.05)。模型组SOD、GSH、CAT较空白组降低(P <0.05),MDA、TG较空白组升高(P <0.05)。阳性对照组、苦参碱高剂量组的GSH、CAT、SOD较模型组升高(P <0.05),MDA、TG较模型组降低(P <0.05)。模型组肝脏脂滴数量较空白组增加(P <0.05,阳性对照组、苦参碱高剂量组、苦参碱低剂量组较模型组减少(P <0.05。结论 苦参碱注射液可以调节血清转氨酶,改善肝功能,提高抗氧化酶,改善氧化应激,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有预防、治疗作用。

      • 0+1
      • 1+1
      • 2+1
      • 3+1
    • 染色体缩合调控子2对食管癌小鼠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2021(24):19-24.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24.004

      摘要 (80) HTML (21) PDF 630.06 K (1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染色体缩合调控子2(RCC2)对食管癌小鼠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提取食管癌小鼠食管组织及原代细胞,分组进行转染,采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水平,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RCC2、SOX2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锌指蛋白(Snail)的表达,荧光素酶实验分析RCC2与SOX2的靶向关系。结果 RCC2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上调(P <0.05);过表达RCC2后食管癌小鼠细胞增殖水平升高,而抑制RCC2表达后细胞增殖水平降低(P <0.05);过表达RCC2后细胞中SOX2和SOX2靶基因PCNASnail相对表达量升高(P <0.05),而抑制RCC2表达后SOX2、PCNA、Snail相对表达量降低(P <0.05);荧光素酶实验结果显示RCC2与SOX2存在靶向调控关系。结论 RCC2通过上调SOX2及其靶基因表达,提高食管癌小鼠细胞增殖能力,促进肿瘤细胞的发生、发展。

      • 0+1
      • 1+1
      • 2+1
    • 结直肠癌差异基因筛选及功能预测

      2021(24):25-31.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24.005

      摘要 (315) HTML (281) PDF 2.16 M (5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基于美国癌症肿瘤基因图谱(TCGA)数据库分析结直肠癌组织及正常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并探讨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从TCGA数据库下载所有结直肠癌中mRNA转录组数据。共包含样本740例,其中,结直肠癌组织为571例,正常组织为169例。在R语言环境下,采用edge R工具包处理数据,得到差异表达基因。利用DAVID数据库对差异表达的前1 000个基因进行GO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对显著差异表达的前200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基于Cysctoscape绘制蛋白互作网络图。比较关键基因在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以关键基因的中位表达水平为界值,将关键基因分为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比较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的生存情况。结果 共筛选出5 073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2 136个,下调基因2 937个。GO分析结果显示,其生物过程主要在细胞增殖、转运、rRNA加工、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等功能富集。KEGG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的信号通路主要有细胞周期、转录失调、胆汁分泌、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血小板活化等信号通路。筛选出的前7位关键基因为PLK1BRD4EHMT2HIST2H4BPRPF19SUV39H1TRIM28。进一步分析显示,癌组织中PLK1PRPF19SUV39H1表达均高于正常组织(P <0.05)。从生存分析曲线可知,PLK1和SUV39H1高表达组总生存时间与低表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HIST2H4B低表达组总生存时间高于HIST2H4B高表达组(P <0.05)。结论 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出PLK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其参与细胞增殖、有丝分裂细胞周期的G2/M转换等生物过程,通过P53信号通路发挥作用,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诊断结直肠癌的肿瘤标志物。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铋剂四联10天疗法联合酪酸梭菌、聚普瑞锌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分析

      2021(24):32-36.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24.006

      摘要 (245) HTML (72) PDF 520.30 K (1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价铋剂四联10 d疗法联合酪酸梭菌、聚普瑞锌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21年6月于湘雅常德医院就诊使用铋剂四联10 d疗法联合酪酸梭菌、聚普瑞锌治疗Hp感染的20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采用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20 mg)+阿莫西林胶囊(1 g)+克拉霉素(0.5 mg)+胶体酒石酸铋胶囊(220 mg)均2次/d,酪酸梭菌活菌片(350 mg)3次/d,疗程10 d。后续追加艾司奥美拉唑肠溶片(20 mg,1次/d)+酪酸梭菌活菌片(350 mg,3次/d)+聚普瑞锌颗粒(75 mg,2次/d),疗程14 d。结果 符合方案集分析(PP)和意向性分析(ITT)的Hp根除成功率分别为97.4%(189/194)和90.4%(189/209),9例(4.4%)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但程度均较轻微,可自行缓解。结论 铋剂四联10 d疗法联合酪酸梭菌、聚普瑞锌作为Hp感染的治疗方案,根除率高,安全可行,在缩短抗生素疗程的同时不仅增加患者的依从性,也减少细菌产生耐药性。

    •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水平及其对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

      2021(24):37-41.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24.007

      摘要 (269) HTML (292) PDF 620.04 K (1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FGF-21对重症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7月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60例作为急性胰腺炎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一步分为轻症组64例、中度重症组61例、重症组35例。另取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11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比急性胰腺炎组、正常对照组血清FGF-21水平的差异;对比不同病情急性胰腺炎患者及重症组不同预后患者的淀粉酶、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及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 Ⅱ)评分差异。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FGF-21与急性胰腺炎病情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FGF-21对重症组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 急性胰腺炎组患者血清FGF-21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5),轻症组、中度重症组、重症组血清淀粉酶、CRP、PCT水平及APACHE Ⅱ评分依次升高(P <0.05)。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FGF-21水平与淀粉酶、CRP、PCT水平及APACHE Ⅱ评分均呈正相关(r =0.673、0.701、0.599和0.637,均P <0.05)。重症患者中,存活组血清FGF-21、淀粉酶、CRP、PCT水平及APACHE Ⅱ评分低于死亡组(P <0.05)。FGF-21预测重症患者90 d内死亡的最佳截点为9.35pg/ml,敏感性为83.33%(95% CI:0.794,0.897)、特异性为56.52%(95% CI:0.538,0.614)。结论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FGF-21明显升高,其在评估急性胰腺炎病情、预测重症患者死亡风险方面具有辅助作用。

      • 0+1
    •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腹腔感染患者血清Ghrelin、AMS、hs-CRP的表达水平及预后价值分析

      2021(24):42-49.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24.008

      摘要 (83) HTML (289) PDF 923.53 K (1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腹腔感染患者血清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淀粉酶(AMS)、高敏感C反应蛋白(hs-CRP)表达意义及预后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9年5月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SAP合并腹腔感染患者58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该院收治的SAP未合并腹腔感染患者11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Ghrelin、AMS、hs-CRP水平。根据28 d预后情况将观察组分为生存组(40例)、死亡组(18例),比较两组血清Ghrelin、AMS、hs-CRP水平及Ranson、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Pearson法分析各血清指标与Ranson、MODS评分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SAP合并腹腔感染预后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Ghrelin、AMS、hs-CRP对预后的预测价值,并采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观察组血清Ghrelin、AMS、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生存组与死亡组患者不同病因、不同病原菌、是否合并基础疾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生存组与死亡组患者不同年龄、是否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是否合并低氧血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生存组治疗前后血清Ghrelin、AMS、hs-CRP及Ranson、MODS评分的差值高于死亡组。确诊感染5 d后血清Ghrelin、AMS、hs-CRP与Ranson评分呈正相关(r =0.570、0.515和0.650,均P <0.05),与MODS评分亦呈正相关(r =0.657、0.745、0.527,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 50岁[O^R=1.937(95% CI:1.215,3.087)]、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O^R=3.384(95% CI:2.332,4.911)]、合并低氧血症[O^R=2.021(95% CI:1.308,3.124)]、Ghrelin[O^R=2.994(95% CI:1.706,5.253)]、AMS[O^R=3.109(95% CI:2.041,4.736)]、hs-CRP[O^R=3.863(95% CI:2.455,6.079)]、Ranson评分[O^R=3.544(95% CI:2.118,5.931)]、MODS评分[O^R=4.297(95% CI:2.704,6.829)]是SAP合并腹腔感染的影响因素(P <0.05)。ROC曲线分析显示,确诊感染5 d后血清hs-CRP预测预后AUC为0.819(95% CI:0.535,0.789),当截断值>334.71 ng/L时,敏感性为61.11%(95% CI:36.14%,81.74%),特异性为70.00%(95% CI:53.29%,82.91%)。AMS AUC为0.775(95% CI:0.646,0.874),当截断值> 330.56 u/L时,敏感性为88.89%(95% CI:63.93%,98.05%),特异性为62.50%(95% CI:45.81%,76.83%)。Ghrelin AUC为0.671(95% CI:0.646,0.874),当截断值> 32.22 mg/L时,敏感性为72.22%(95% CI:46.41%,89.29%),特异性为87.50%(95% CI:72.40%,95.31%)。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Ghrelin、AMS、hs-CRP高低危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血清Ghrelin、AMS、hs-CRP在SAP合并腹腔感染中呈异常高表达状态,与病情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预后的重要因子,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9+1
    • 奥曲肽治疗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2021(24):50-57.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24.009

      摘要 (218) HTML (37) PDF 2.45 M (1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价奥曲肽治疗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在CNKI、VIP、PubMed、CBM、Web of Science数据库系统检索奥曲肽治疗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随机对照试验),依据Cochrane国际协作网评价员工作手册规程,对纳入Meta分析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偏倚分析,运用RevMan 5.2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3项随机对照试验,916例患者纳入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奥曲肽治疗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在胃肠减压引流量[WMD=-403.30(95% CI:-532.99,-273.62)]、肛门恢复排气时间[SMD=-1.33(95% CI:-1.75,-0.91)]、住院时间[WMD=-4.19(95% CI:-5.79,-2.59)]有潜在的临床疗效,同时无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P =0.050)。结论 奥曲肽在治疗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方面有一定的优势,改变奥曲肽给药方式可能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实验研究·论著
    • 依托咪酯对新生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2021(24):58-62.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24.010

      摘要 (176) HTML (19) PDF 618.76 K (3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大鼠依托咪酯麻醉后近远期认知功能及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功能的变化。方法 将7 d龄新生大鼠随机分对照组、依托咪酯组、激动剂组,分别单次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 ml/kg、依托咪酯5 ml/kg、依托咪酯5 ml/kg+α7nAChR激动剂PNU-282987 5 ml/kg,每组16只。麻醉清醒后2 h和4周,各组随机取8只大鼠进行行为学测试,完成测试后立即取双侧海马组织,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α7nAChR、乙酰胆碱酯酶(AChE) mRNA和蛋白。结果 麻醉清醒后2 h,依托咪酯组洞板实验探洞次数少于对照组和激动剂组(P <0.05);3组Y电迷宫实验中正确反应次数和全天总反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麻醉清醒后4周,3组洞板实验探洞次数、Y电迷宫实验中正确反应次数和全天总反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麻醉清醒后2 h,依托咪酯组海马组织α7nAChR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和激动剂组(P <0.05),AChE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和激动剂组(P <0.05)。麻醉清醒后4周,3组α7nAChR、AChE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新生大鼠依托咪酯麻醉对近期学习记忆能力和远期认知能力无明显影响,但可一过性影响新生大鼠近期探索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海马nAChR功能有关。

      • 0+1
    • MicroRNA-30a、microRNA-181a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21(24):63-68.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24.011

      摘要 (95) HTML (16) PDF 616.09 K (1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检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microRNA-30a(miR-30a)、microRNA-181a(miR-181a)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ITP患者48例作为ITP组,另取同期该院40例化疗后骨髓抑制血小板减少患者作为对照组,体检健康者45例作为健康组。检测3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PBMC中miR-30a、miR-181a的表达,分析miR-30a、miR-181a与血小板参数的相关性,以及对ITP的诊断价值。结果 ITP组miR-30a、miR-181a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和健康组(P <0.05);ITP组PLT、MPV低于对照组和健康组(P <0.05)。miR-30a与PLT、MPV呈负相关(r =-0.278和-0.247,P <0.05),与出血分级呈正相关(r =0.221,P <0.05);miR-181a与PLT、MPV呈负相关(r =-0.224和-0.301,P <0.05),与出血分级呈正相关(r =0.236,P <0.05)。miR-30a[O^R=1.876(95% CI:1.230,6.336)]和miR-181a[O^R=2.665(95% CI:1.365,8.558)]升高是发生ITP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以miR-30a、miR-181a及其回归系数建立临床模型的多元回归方程Logistic(P)=-4.115+1.305×MPV-1.258×miR-30a-1.664×miR-181a。该临床模型诊断ITP的标准误为0.055,AUC为0.889(95% CI:0.662,0.956),敏感性为75.25%(95% CI:1.123,2.084)、特异性为88.24%(95% CI:1.672,2.583)。结论 miR-30a、miR-181a与ITP发生相关,通过miR-30a、miR-181a建立个体化临床模型可准确判断ITP的发生,且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 0+1
      • 1+1
    • >消化系统疾病专题·综述
    • 细胞焦亡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2021(24):69-74.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24.012

      摘要 (166) HTML (106) PDF 494.08 K (6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细胞焦亡是一种新型的促炎程序性细胞死亡,不同于其他程序性死亡,包括经典途径和非经典途径,依赖于Caspase-1、Caspase-4、Caspase-5、Caspase-11介导。目前研究最为深入的是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依赖于Caspase-1的经典细胞焦亡途径,在机体免疫功能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研究表明细胞发生焦亡后可释放大量的促炎症细胞因子,这个细胞因子将进一步促进炎症的发展。近年来研究表明细胞焦亡在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该文主要对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及肝细胞、肝星状细胞和肝脏巨噬细胞与肝纤维化的关系进行综述。

    • >临床研究·论著
    • CT平扫联合脑CT灌注成像在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预后评价中的应用

      2021(24):75-83.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24.013

      摘要 (235) HTML (270) PDF 1.57 M (2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CT平扫联合脑CT灌注成像在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预后评价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20年5月在青海省人民医院行血管内治疗的151例急性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0~2分)75例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6分)76例。所有患者入院后行头颅CT平扫联合脑CT灌注成像,记录影像学特征[CT平扫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HMCAS)及CT灌注成像参数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记录两组患者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急性卒中Org 10 172治疗试验(TOAST)分型、侧支血流分级情况、术后即刻脑梗死溶栓(TICI)分级、术中及术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临床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评价头颅CT平扫中HMCAS和CT灌注成像参数在患者血管内治疗预后评价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预后良好组年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史、心房颤动、入院时NIHSS评分、MTT-ASPECTS评分、侧支循环分级0~2级比例、术后TICI分级< 2b级比例、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取栓次数、收缩压、HMCAS比例、MTT、TTP低于预后不良组(P <0.05);CBV-ASPECTS评分、CBF、CBV高于预后不良组(P <0.05)。两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闭塞部位、TOAST卒中分型、桥接治疗、空腹血糖、舒张压、肌酐、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O^R=1.160(95% CI:1.019,1.321)]、CBV-ASPECTS评分[O^R=1.789(95% CI:1.276,2.500)]、MTT-ASPECTS评分[O^R=2.463(95% CI:1.431,4.239)]、侧支循环分级[O^R=5.712(95% CI:1.669,19.549)]、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O^R=1.007(95% CI:1.002,1.012)]、收缩压[O^R=1.032(95% CI:1.009,1.056)]、HMCAS[O^R=1.326(95% CI:1.055,1.667)]、CBF[O^R=0.975(95% CI:0.962,0.988)]、CBV[O^R=1.462(95% CI:1.094,1.954)]、MTT[O^R=1.314(95% CI:1.076,1.605)]和TTP[O^R=4.460(95% CI:1.120,17.760)]是急性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临床预后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除入院时NIHSS评分、CBV-ASPECTS评分、MTT-ASPECTS评分、侧支循环分级、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收缩压外,CT平扫中HMCAS及CT灌注成像参数CBF、CBV、MTT、TTP也是急性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临床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应引起足够重视。

      • 0+1
      • 1+1
      • 2+1
      • 3+1
    • 杞菊地黄丸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疗效分析

      2021(24):84-88.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24.014

      摘要 (341) HTML (149) PDF 593.97 K (1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杞菊地黄丸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衍生物滴眼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1年1月南京中医药大学连云港附属医院收治的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92例(92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rhEGF衍生物滴眼液治疗)和联合组(杞菊地黄丸+rhEGF衍生物滴眼液治疗),每组46例(46眼)。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评分、角膜荧光色素染色(FLS)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及基础泪液分泌量(SIt)、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主症、次症及总分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LS评分低于治疗前(P <0.05),联合组BUT、SIt高于对照组(P <0.05)。联合组临床疗效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杞菊地黄丸联合rhEGF衍生物滴眼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可缓解临床症状,保护角膜上皮细胞的完整性,提高泪膜的稳定性,增加泪液分泌,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可靠。

    • 针对性手术入路对眼眶深部海绵状血管瘤近中期预后的影响

      2021(24):89-93.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24.015

      摘要 (340) HTML (323) PDF 536.00 K (2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针对性手术入路治疗眼眶深部海绵状血管瘤对近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8年9月在青岛市中医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0例眼眶深部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结膜入路组(33例,经结膜入路前路开眶术)、皮肤入路组(30例,经皮肤入路前路开眶术)、外侧入路组(31例,外侧开眶术)、内外联合组(26例,内侧联合外侧入路开眶术)。比较各组视力及眼球突出度变化、血清炎症因子、并发症、近中期预后。结果 各组视力及眼球突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各组术前炎症因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各组术后炎症因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各组术后残留率及术后1年、3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4种手术入路方式治疗眼眶深部海绵状血管瘤具有相似的疗效和近中期预后,应根据肿瘤具体位置、发展情况、周围解剖结构等选取最合理的入路方式。

    • 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的疗效分析及其机制研究

      2021(24):94-98.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24.016

      摘要 (361) HTML (25) PDF 594.22 K (3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高压氧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DEACMP)患者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90位DEACMP患者。根据抽中奇偶数的结果将患者分成两组,偶数患者作为实验组,奇数患者作为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TLR4 mRNA、NF-κB p65水平及洛文斯顿作业治疗用认知评定量表(LOTC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Wahlund改良脑白质疏松分级量表(ARWMC)评分,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改良Rankin(mRS)评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治疗前后TLR4 mRNA、NF-κB p65相对表达量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治疗前后LOTCA、ADL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 <0.05),ARWMC的差值小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mRS评分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mRS评分有差异(F =122.783,P =0.000);②实验组与对照组mRS评分有差异(F =43.885,P =0.000);③两组mRS评分变化趋势有差异(F =66.939,P =0.000)。结论 高压氧治疗DEACMP患者临床疗效较好,可通过调控TLR4/NF-κB信号通路来改善患者预后,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