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第17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耳鼻咽喉疾病专题·论著
    • 基于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探讨针药联合治疗病毒感染后嗅觉障碍的疗效及调控机制

      2022(17):1-7.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17.001

      摘要 (213) HTML (22) PDF 892.77 K (2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针药联合治疗病毒感染后嗅觉障碍的临床效果及其潜在调控机制。方法 将104例病毒感染后嗅觉障碍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52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鼻用激素糠酸莫米松鼻喷剂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鼻内镜下针刺双侧内迎香穴和鼻丘穴。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行Sniffin Sticks嗅棒测试和T&T嗅觉计测试;采用副鼻窦CT扫描评估嗅裂通气情况;采集两组患者静脉血,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Toll样受体4(TLR4)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蛋白相对表达量,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5+ T细胞和CD4+CD25high T细胞百分率。结果 两组治疗4周后和治疗前TDI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组差值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4周后和治疗前T&T测试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组差值高于对照组。两组治愈率和改善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静脉血MyD88、TLR4和NF-κB p65蛋白相对表达量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4周后均低于治疗前;两组治疗4周后静脉血MyD88、TLR4和NF-κB p65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静脉血CD4+CD25+ T细胞百分率和CD4+CD25high T细胞百分率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4周后均高于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静脉血CD4+CD25+ T细胞百分率和CD4+CD25high T细胞百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组高于对照组。结论 针药联合可恢复病毒感染后嗅觉障碍患者的嗅觉功能并减轻炎症,且疗效优于单纯的药物治疗,其机制与抑制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有关。

      • 0+1
      • 1+1
    • 术前弥散张量成像重建联合术中面听神经电生理监测对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

      2022(17):8-13.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17.002

      摘要 (168) HTML (20) PDF 575.75 K (1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术前弥散张量成像(DTI)重建联合术中面听神经电生理监测对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 收集2016年7月—2021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收治的82例听神经瘤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对照组术前采用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DTI面神经重建。比较两组患者肿瘤和面神经空间位置、面神经走行判定准确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切除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3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面神经功能及患侧术后听力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肿瘤和面神经空间位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前面神经走行判定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手术切除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等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研究组面神经功能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听力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术前DTI重建联合术中面听神经电生理监测应用于听神经瘤切除术,有助于提高术前对面神经定位的精准度,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面神经功能损伤风险。

    •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对初诊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预后的评估价值

      2022(17):14-20.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17.003

      摘要 (243) HTML (40) PDF 809.64 K (1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对初诊鼻咽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IMRT)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21年12月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初诊鼻咽癌患者,均行IMRT。IMRT前行DCE-MRI检查,计算Ktrans值、Kep值、Ve值、Vp值。IMRT结束后3个月根据临床疗效将患者分为良好组52例,不良组30例,比较良好组与不良组IMRT前的DCE-MRI参数及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IMRT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DCE-MRI参数对初诊鼻咽癌患者IMRT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不良组IMRT前Ktrans、Kep较良好组缩短(P <0.05);不良组贫血,原发灶大小为超腔,T分期为T3、T4,咽后淋巴结转移较良好组升高(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贫血[O^R=1.732(95% CI:1.269,2.194)],原发灶大小为超腔[O^R=1.489(95% CI:1.254,1.724)],咽后淋巴结转移[O^R=2.659(95% CI:2.013,3.305)],T分期为T3、T4[O^R=3.504(95% CI:1.987,5.022)],Ktrans[O^R=5.865(95% CI:3.145,8.585)]和Kep[O^R=3.142(95% CI:2.412,3.873)]均为初诊鼻咽癌IMRT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 <0.05)。ROC结果显示,Ktrans预测初诊鼻咽癌IMRT患者预后不良的最佳截断值为0.22 min,AUC为0.728(95% CI:0.618,0.820),敏感性为80.00%(95% CI:0.754,0.846),特异性为82.69%(95% CI:0.792,0.862);Kep预测初诊鼻咽癌患者IMRT预后不良的最佳截断值为0.71 min,AUC为0.746(95% CI:0.637,0.835),敏感性为76.67%(95% CI:0.698,0.836),特异性为75.00%(95% CI:0.671,0.829);两者联合预测预后不良的AUC为0.762(95% CI:0.655,0.849),敏感性为76.67%(95% CI:0.712,0.821),特异性88.46%(95% CI:0.804,0.965)。结论 DCE-MRI中Ktrans、Kep对初诊鼻咽癌患者IMRT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可为临床个体化治疗及治疗方案的修正提供依据。

      • 0+1
      • 1+1
      • 2+1
    • 血清免疫球蛋白E水平与梅尼埃病前庭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2022(17):21-26.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17.004

      摘要 (94) HTML (16) PDF 598.16 K (1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免疫球蛋白E水平与梅尼埃病前庭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梅尼埃病患者52例作为研究组,同期该院30例体检健康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血清免疫球蛋白E[总免疫球蛋白E(TIgE)、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水平、前庭功能[前庭功能减数值、语音声级、听性脑干反映(ABR)Ⅰ~Ⅴ波间歇期、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VEMP)、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VEMP)]。比较不同临床分期梅尼埃病患者血清免疫蛋白E水平和前庭功能指标的差异。分析梅尼埃病患者血清免疫蛋白E水平与前庭功能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血清免疫球蛋白E水平对梅尼埃病患者听力异常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血清TIgE、SIgE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前庭功能减数值、语音声级、ABRⅠ~Ⅴ波间歇期、oVEMP及cVEMP电位值高于对照组(P <0.05)。临床分期Ⅳ期的梅尼埃病患者的血清TIgE和SIgE水平、前庭功能减数值、语音声级、ABRⅠ~Ⅴ波间歇期、oVEMP和cVEMP电位值高于Ⅰ期、Ⅱ期、Ⅲ期患者(P <0.05),Ⅲ期高于Ⅰ期、Ⅱ期(P <0.05),Ⅱ期高于Ⅰ期(P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梅尼埃病患者TIgE水平与语音声级呈正相关(r =0.583,P =0.007),SIgE水平与前庭功能减数值、语音声级、ABRⅠ~Ⅴ波间歇期、oVEMP电位值、cVEMP电位值呈正相关(r =0.643、0.796、0.589、0.538和0.608,P =0.000、0.000、0.008、0.005和0.002);血清TIgE、SIgE及两者联合预测MD患者听力异常严重程度的敏感性分别为64.29%(95% CI:0.441,0.807)、75.00%(95% CI:0.548,0.886)、64.29%(95% CI:0.441,0.807),特异性分别为75.00%(95% CI:0.530,0.894)、70.83%(95% CI:0.488,0.866)、95.83%(95% CI:0.769,0.998),AUC分别为0.681(95% CI:0.537,0.803)、0.789(95% CI:0.653,0.890)、0.864(95% CI:0.739,0.947)。结论 MD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E水平与梅尼埃病患者前庭功能相关,且血清TIgE、SIgE两者联合对梅尼埃病患者听力异常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较高。

      • 0+1
    • 低温等离子消融术联合鼓膜CO2激光打孔、鼓膜置管治疗儿童OSAHS伴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比较

      2022(17):27-32.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17.005

      摘要 (149) HTML (26) PDF 554.26 K (2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低温等离子消融术联合鼓膜CO2激光打孔、低温等离子消融术联合鼓膜置管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伴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21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收治的102例OSAHS伴分泌性中耳炎患儿(152耳)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74耳)和研究组(51例,78耳)。对照组给予低温等离子消融术联合鼓膜置管治疗,研究组给予低温等离子消融术联合鼓膜CO2激光打孔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效果。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咽鼓管功能,评价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呼吸、炎症因子变化,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及复发情况。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咽鼓管功能障碍问卷-7(ETDQ-7)评分比较,不同时间点的ETDQ-7评分有差异(P <0.05),两组的ETDQ-7评分无差异(P >0.05),两组的ETDQ-7评分变化趋势无差异(P >0.05)。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术前、术后3个月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人表皮生长因子(hEGF)、内皮素-1(ET-1)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低温等离子消融术联合鼓膜CO2激光打孔与低温等离子消融术联合鼓膜置管治疗儿童OSAHS伴分泌性中耳炎近期疗效相当,但低温等离子消融术联合鼓膜CO2激光打孔治疗安全性更高。

    • >实验研究·论著
    • 脂联素参与七氟醚预处理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小鼠认知功能的机制研究

      2022(17):33-37.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17.006

      摘要 (143) HTML (16) PDF 488.33 K (2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脂联素参与七氟醚预处理后心肌缺血再灌注(MIR)小鼠的认知功能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将野生健康成年SPF级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sham组、MIR-Control组、MIR-SevoPre组,每组10只。将健康成年SPF级雄性脂联素基因敲除(APN KO)小鼠随机分为KO-sham组、KO-MIR-Control组、KO-MIR-Sevopre组、KO-MIR-Sevopre-AdipoRon组,每组10只。检测3组C57BL/6小鼠在模型复制或对照处理后12 h血浆的高、中和低分子量脂联素浓度;使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3组C57BL/6小鼠在模型复制或对照处理后24 h的游泳速率和潜伏期;检测4组APN KO小鼠在模型复制或对照处理后第1天、第2天、第4天的潜伏期。结果 3组C57BL/6小鼠模型复制后第1天、第2天和第4天的游泳速率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的小鼠游泳速率无差异(P >0.05);②3组小鼠游泳速率无差异(P >0.05);③3组小鼠游泳速率的变化趋势无差异(P >0.05)。3组C57BL/6小鼠模型复制后第1天、第2天和第4天的潜伏期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的小鼠潜伏期有差异(P <0.05);②3组小鼠的潜伏期有差异(P <0.05),与sham组比较,MIR-Control组各时间点潜伏期延长(P <0.05),与MIR-Control组比较,MIR-Sevopre组小鼠各时间点潜伏期缩短(P <0.05);③3组小鼠的潜伏期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3组C57BL/6小鼠血浆脂联素水平比较,总脂联素、高分子量脂联素、中分子量脂联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低分子量脂联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Sham组小鼠的潜伏期与血浆脂联素水平呈负相关(r =-0.480,P =0.033),MIR-Control组小鼠的潜伏期与血浆脂联素水平呈负相关(r =-0.300,P =0.040),MIR-Sevopre组小鼠的潜伏期与血浆脂联素水平呈负相关(r =-0.730,P =0.019)。4组APN KO小鼠模型复制后第1天、第2天和第4天的潜伏期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小鼠潜伏期有差异(P <0.05);②4组小鼠的潜伏期差异(P <0.05),与KO-sham组比较,KO-MIR-Control组潜伏期延长(P <0.05),与KO-MIR-Control组比较,KO-MIR-Sevopre组潜伏期无差异(P >0.05),与KO-MIR-Sevopre组比较,KO-MIR-Sevopre-AdipoRon组潜伏期缩短(P <0.05);③4组小鼠潜伏期的变化趋势无差异(P >0.05)。结论 血浆脂联素参与七氟醚预处理对小鼠心肌MIR损伤后的认知保护作用,口服AdipoRon后可代替部分脂联素的保护作用。

    • Nrf2调控小胶质细胞功能转化在脑出血后血肿清除中的作用机制

      2022(17):38-47.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17.007

      摘要 (447) HTML (48) PDF 3.17 M (2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核因子红系相关因子2(Nrf2)介导的小胶质细胞功能转化在脑出血后血肿清除和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注射Ⅳ型胶原酶复制小鼠脑出血模型。C57BL/6小鼠3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脑出血组、脑出血+红曲素组、脑出血+血脂康组;雄性Nrf2基因敲除小鼠(Nrf2-/-)C57BL/6小鼠8只,为脑出血+Nrf2-/-组。采用改良Garci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检测血红蛋白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测定Nrf2、CD80、CD206、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髓样细胞上表达的I型受体(Trem1)和抗炎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髓样细胞上表达的Ⅱ型受体(Trem2)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测定Nrf2、CD80、CD206、Trem1和Trem2;采用Pearson法对Trem1、Trem2与改良Garcia评分,Trem2与血红蛋白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脑出血组比较,脑出血+红曲素组及脑出血+血脂康组的血红蛋白水平降低(P <0.05),改良Garcia评分增加(P <0.05),Trem2、CD206、BDNF相对表达量增加(P <0.05),Trem1、CD80、TNF-α相对表达量下降(P <0.05);脑出血+Nrf2-/-组血红蛋白水平升高(P <0.05),改良Garcia评分降低(P <0.05),Trem2、CD206、BDNF相对表达量降低(P <0.05),Trem1、CD80、TNF-α相对表达量升高(P <0.05)。Trem1蛋白表达与改良Garcia评分呈负相关(r =-0.956,P <0.05),Trem2蛋白表达与改良Garcia评分呈正相关(r =0.936,P <0.05)。Trem2蛋白表达与血红蛋白呈负相关(r =-0.473,P <0.05)。结论 Nrf2可通过调控小胶质细胞的功能转化,影响脑出血后血肿清除;Nrf2激动剂——红曲素及血脂康可通过上调Trem2、CD206、BDNF的表达强化小胶质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血肿产物的清除并促进神经修复;同时可下调Trem1及CD80、TNF-α的表达,抑制小胶质细胞的炎症反应,减轻出血后血肿及神经毒性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9+1
    • MicroRNA-27b在高血压脑出血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对星形胶质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2022(17):48-53.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17.008

      摘要 (172) HTML (70) PDF 1.12 M (1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microRNA-27b(miR-27b)在高血压脑出血(HICH)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对星形胶质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15只健康WKY大鼠作为对照组,15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作为HICH组。HICH组通过自体血脑内注射法复制HICH大鼠模型,对照组进行假手术但不注射自体血。HE染色和TUNEL染色检测大鼠脑组织损伤和凋亡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miR-27b mRNA相对表达量。将星形胶质细胞分为NC组、miR-27b mimic组及miR-27b inhibitor组,分别转染miR-27b mimic和miR-27b inhibitor质粒,过表达和抑制miR-27b水平。qRT-PCR检测各组细胞miR-27b mRNA相对表达量,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及凋亡情况。结果 HICH组大鼠出血脑组织出现显著损伤,凋亡指数(35.91±3.24)高于对照组(2.75±0.36)(P <0.05);HICH组miR-27b mRNA相对表达量(3.45±0.48)高于对照组(1.00±0.12)(P <0.05);miR-27b mimic组的miR-27b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NC组,增殖活力低于NC组,凋亡率高于NC组(P <0.05)。miR-27b inhibitor组的miR-27b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NC组,增殖活力高于NC组,凋亡率低于NC组(P <0.05)。结论 miR-27b mRNA相对表达量在HICH大鼠脑组织中显著升高,并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促进星形胶质细胞凋亡。

      • 0+1
      • 1+1
      • 2+1
    • >综述
    • 运动调节代谢综合征患者脂肪因子的研究进展

      2022(17):54-60.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17.009

      摘要 (85) HTML (17) PDF 554.53 K (1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代谢综合征是一组多种代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包括中心性肥胖、血脂异常、糖代谢紊乱、高血压等在同一个体聚集的临床综合征。代谢综合征的核心成分是脂肪组织,脂肪组织除了作为能量储存器官外,还可以被视为一个动态的、复杂的内分泌器官,产生和分泌多种脂肪因子。运动对人体的新陈代谢是有益的,但运动作用于代谢综合征的机制还不完全清楚,可能与能量消耗和脂肪因子的变化有关。因此,该文选择一些代谢综合征相关经典脂肪因子,对运动调节脂肪因子可能的机制进行综述,为治疗胰岛素抵抗和肥胖提供新的思路。

    • 铁死亡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2022(17):61-66.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17.010

      摘要 (407) HTML (82) PDF 505.35 K (3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铁死亡是近十年来提出的新型细胞死亡方式,是一种铁依赖的、以脂质过氧化物积累为特征的细胞死亡过程。铁死亡在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领域中已有较多研究,但其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少有阐述。该文着重综述铁死亡在各种心血管疾病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肌病、心脏瓣膜病中可能发挥的作用,为未来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 >临床研究·论著
    • 重度子痫前期胎盘组织中sVCAM-1、GDF-15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22(17):67-72.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17.011

      摘要 (244) HTML (33) PDF 539.71 K (1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重度子痫前期(SPE)胎盘组织中可溶性血管内皮黏附分子-1(sVCAM-1)、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1年5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的204例妊娠高血压患者,其中单纯妊娠高血压患者87例(妊娠高血压组),子痫前期(PE)患者52例(PE组),SPE患者65例(SPE组),另选取同期该院产检住院行剖宫产分娩的健康妊娠孕妇52例为对照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胎盘组织中sVCAM-1、GDF-15的表达。分析不同人群胎盘组织中sVCAM-1 mRNA、GDF-15 mRNA相对表达量,Pearson法分析sVCAM-1 mRNA与GDF-15 mRNA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SPE发生的因素。结果 对照组胎盘组织中sVCAM-1 mRNA、GDF-15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妊娠高血压组、PE组及SPE组(P <0.05),妊娠高血压组sVCAM-1 mRNA、GDF-15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PE组和SPE组(P <0.05),PE组sVCAM-1 mRNA、GDF-15 mRNA相对表达量均低于SPE组(P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PE组sVCAM-1 mRNA与GDF-15 mRNA呈正相关(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VCAM-1 mRNA[O^R=3.550(95% CI:1.461,8.628)]、GDF-15 mRNA[O^R=4.059(95% CI:1.670,9.865)]是SPE发生的影响因素(P <0.05)。结论 胎盘组织中sVCAM-1、GDF-15的异常表达可能与PE发病有关,sVCAM-1、GDF-15高表达可能使PE患者进展为SPE。

      • 0+1
    • CT定量联合肺功能鉴别肺气肿型和支气管炎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价值研究

      2022(17):73-80.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17.012

      摘要 (355) HTML (98) PDF 914.50 K (2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计算机断层成像(CT)定量联合肺功能鉴别肺气肿型和支气管炎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32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COPD组),其中肺气肿型COPD患者58例、支气管炎型COPD患者74例,另选取同期该院100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深吸气末、深呼气末双相CT扫描,收集肺体积、肺血管体积、平均肺密度、低衰减区域(<-950 HU)占肺总体积百分比(LAA%-950)等指标,并进行肺功能检查,收集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实际测量值占预测值百分比(FEV1%pred)、用力肺活量实际测量值占预测值百分比(FVC%pre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等指标。比较COPD组与对照组基线资料、CT定量和肺功能检查结果;比较2种类型COPD患者CT定量和肺功能指标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T定量和肺功能鉴别2种类型COPD的效能;一致性分析CT定量联合肺功能鉴别2种类型COPD的效能;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COPD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COPD组吸烟史、特殊职业暴露史患者比例较高,并且COPD组肺体积较大,肺血管体积、FEV1%pred、FVC%pred、FEV1/FVC、DLCO值较小(P <0.05);与支气管炎型COPD患者比较,肺气肿型COPD患者肺血管体积、肺密度、LAA%-950值较大(P <0.05);与支气管炎型COPD患者比较,肺气肿型COPD患者FEV1%pred、FVC%pred、FEV1/FVC、DLCO较低(P <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肺血管体积≥ 111.175 mL、平均肺密度≥ -841.933 HU、LAA%-950≥34.613、FEV1%pred≤ 42.787%、FVC%pred≤ 64.989%、FEV1/FVC≤ 54.755%、DLCO≤ 62.159 mmol/(min·kPa)是肺气肿型COPD的最佳截断值;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CT定量联合肺功能鉴别肺气肿型COPD的敏感性为91.38%(53/58)、特异性为91.89%(68/74)、准确性为91.67%(121/132)、κ =0.831;CT定量联合肺功能鉴别支气管炎型COPD的敏感性为91.89%(68/74)、特异性为91.38%(53/58)、准确性为91.67%(121/132)、κ =0.831;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特殊职业暴露史、肺体积、肺血管体积、FEV1%pred、FVC%pred、FEV1/FVC、DLCO可能是影响COPD的危险因素。结论 CT定量和肺功能单独及联合鉴别肺气肿型COPD和支气管炎型COPD均有较高的价值,两者联合应用鉴别2种炎型COPD的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单独应用。

      • 0+1
      • 1+1
    • 肺部高频超声评分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预测及预后评估的价值

      2022(17):81-87.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17.013

      摘要 (203) HTML (34) PDF 630.36 K (2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肺部高频超声评分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预测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2年1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7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另选取该院同期收治的无肺部疾病的48例新生儿为对照组。两组新生儿均行肺部高频超声检查。收集研究组患儿的基本资料,观察患儿治疗后7 d的预后;比较研究组、对照组肺部高频超声评分,比较研究组不同病情患儿的肺部高频超声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的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肺部高频超声评分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肺部高频超声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重度病情组肺部高频超声评分高于轻度、中度病情组(P <0.05),中度病情组肺部高频超声评分高于轻度病情组(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O^R=4.968(95% CI:2.044,12.074)]、Δ肺部高频超声评分(治疗前与治疗后3 d评分差值)[O^R=4.468(95% CI:1.839,10.859)]、机械通气时间[O^R=5.540(95% CI:2.280,13.464)]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的影响因素(P <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肺部高频超声评分预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的敏感性为73.33%(95% CI:0.448,0.911),特异性为84.78%(95% CI:0.754,0.911),AUC为0.820(95% CI:0.725,0.915)。结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肺部高频超声评分异常升高,并且肺部高频超声评分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病情、预后有关,肺部高频超声评分评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的效能良好。

      • 0+1
      • 1+1
      • 2+1
    • 川平法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对偏瘫后手功能恢复的疗效分析

      2022(17):88-92.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17.014

      摘要 (253) HTML (31) PDF 555.54 K (2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川平法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对偏瘫后手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1年12月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90例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川平组、肌电组及联合组,每组30例。所有偏瘫患者均常规给予上肢、手部作业治疗和针灸治疗。在此基础上,川平组采用川平法对患者手部进行治疗;肌电组采用肌电生物反馈对患者手部进行治疗;联合组采用川平法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治疗2个月后,比较3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手指功能评分、偏瘫手功能分级及腕背伸肌最大收缩时肌电信号(EMG)界限值。结果 3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与治疗前手指功能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组高于川平组、肌电组(P <0.05),川平组与肌电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2个月后,3组患者偏瘫手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组Ⅰ~Ⅲ级人数少于川平组、肌电组(P <0.05);Ⅳ~Ⅵ级人数多于川平组、肌电组(P <0.05),川平组与肌电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与治疗前腕背伸肌最大收缩时EMG界限值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组高于川平组、肌电组(P <0.05),川平组与肌电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川平法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可能通过诱发肌肉收缩、强化肌肉力量等方面促进偏瘫患者手功能恢复。

    • 盐酸羟甲唑啉治疗玫瑰痤疮相关持久性面部红斑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2022(17):93-96.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17.015

      摘要 (78) HTML (23) PDF 514.99 K (1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盐酸羟甲唑啉治疗玫瑰痤疮相关持久性面部红斑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3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诊的87例玫瑰痤疮相关持久性面部红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电脑产生随机数的方法将其分为试验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其中,对照组仅外涂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盐酸羟甲唑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的疗效指数评分、临床疗效、皮肤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疗效指数评分的差值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面部红斑量、经皮水分流失量的差值比较,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盐酸羟甲唑啉治疗玫瑰痤疮相关性持久性面部红斑患者,有助于进一步减少面部红斑量,改善患者面部红斑症状,临床疗效较好且未明显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