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1-4.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02.001
摘要:下肢手术中止血带的应用容易造成医源性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缺血再灌注致远端器官损伤是围手术期器官功能保护的研究重点。目前研究聚焦于下肢缺血再灌注对远端重要器官,例如心脏、肺脏、肝脏、肾脏和脑的影响。虽然缺血再灌注影响的远端器官种类存在差异,但是最关键的致伤机制大体一致。下肢缺血再灌注致远端器官损伤的机制主要包括中性粒细胞聚积、氧自由基生成、钙离子超载、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炎性介质激活及级联反应发生。明确IRI机制为保护围手术期器官功能提供了指导思路、潜在器官靶点和细胞通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22(2):5-11.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02.002
摘要:目的 研究多次氯胺酮麻醉是否影响新生期小鼠学龄期及成年后认知功能,并进一步探讨小胶质细胞及其特异性受体CX3CR1相关信号通路在该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将出生后6 d(P6)的同窝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氯胺酮组,每组20只。氯胺酮组连续5 d腹腔注射氯胺酮80 mg/(kg·d),对照组注射同等体积生理盐水;给药1个月和2个月后分别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学龄期及成年后两组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观察海马齿状回小胶质细胞数的变化,检测双侧海马组织CX3CR1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 氯胺酮组与对照组学龄期和成年小鼠训练前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逃避潜伏期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学龄期和成年小鼠逃避潜伏期有差异(F =34.213和41.527,均P =0.000)。②氯胺酮组与对照组学龄期和成年小鼠逃避潜伏期有差异(F =19.856和21.365,均P =0.000);氯胺酮组与对照组相比逃避潜伏期较长(P <0.05)。③两组学龄期和成年小鼠逃避潜伏期变化趋势有差异(F =12.436和17.548,均P =0.000)。对照组学龄期和成年小鼠60 s内穿台次数、目的象限活动时间占比多或高于氯胺酮组(P <0.05)。对照组P11、P16、P21、P35、P67小鼠海马齿状回小胶质细胞数、CX3CR1蛋白相对表达量多或高于氯胺酮组(P <0.05)。结论 新生期小鼠多次氯胺酮麻醉可致其远期认知功能障碍,且海马齿状回小胶质细胞和海马区CX3CR1蛋白相对表达量减少对其有促进作用。
2022(2):12-17.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02.003
摘要:目的 探讨自控镇痛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对高位复杂性肛瘘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免疫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21年7月于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120例,按麻醉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蛛网膜下隙与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研究组采用自控镇痛联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镇痛效果、血流动力学、免疫功能、应激反应等指标。结果 研究组麻醉起效时间较对照组长(P <0.05),镇痛持续时间、留室观察时间较对照组短(P <0.05)。两组患者术后6 h、12 h、24 h、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舒适度评分量表(BCS)评分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的VAS、BCS评分有差异(P <0.05);②两组患者VAS评分、BCS评分有差异(P <0.05);③两组患者VAS、BCS评分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10 min、麻醉后30 min、手术结束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间的MAP、HR、SpO2有差异(P <0.05);②两组患者MAP、HR、SpO2有差异(P <0.05);③两组患者MAP、HR、SpO2有差异(P <0.05)。两组患者诱导麻醉前、麻醉后30 min、术后24 h的血清促生长激素(GH)、皮质醇(Cor)、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肾上腺素(AD)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的AD、GH、AngⅡ、Cor有差异(P <0.05);②两组患者AD、GH、AngⅡ、Cor有差异(P <0.05);③两组患者AD、GH、AngⅡ、Cor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两组患者诱导麻醉前、麻醉后30 min、术后24 h的CD4+、CD8+、CD4+/CD8+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的CD4+、CD4+/CD8+有差异(P <0.05);②两组患者CD4+、CD4+/CD8+有差异(P <0.05);③两组患者CD4+、CD4+/CD8+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结论 自控镇痛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高位复杂性肛瘘手术的镇痛效果确切,可有效减少应激反应,促使血流动力学稳定,同时一定程度上可减轻麻醉阻滞的免疫抑制作用。
2022(2):18-21.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02.004
摘要:目的 分析硬膜外分娩镇痛在高海拔地区初产妇应用中的介入时机及对产程曲线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依照随机信封法分为A、B、C、D组。A组:全程镇痛,临产后硬膜外分娩镇痛,宫口开全后继续镇痛;B组:硬膜外分娩镇痛,宫口开全后停止镇痛;C组:宫口开至3~5 cm时行硬膜外分娩镇痛,宫口开全后继续镇痛;D组:宫口开至3~5 cm时行硬膜外分娩镇痛,宫口开全后停止镇痛。记录各组初产妇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产后2 h出血量、新生儿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产妇分娩痛感,绘制产程曲线。结果 A、B组初产妇第一产程时间短于C、D组(P <0.05),A组时间最短(P <0.05)。4组初产妇第二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4组产后2 h出血量、1 min Apgar评分、5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4组产妇中A组VAS评分最低(P <0.05),A组产程曲线最优。结论 全程硬膜外分娩镇痛应用于高海拔地区产妇可有效缩短初产妇第一产程时间,改善产程曲线。
2022(2):22-26.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02.005
摘要:目的 分析全身麻醉复合骶管阻滞与全身麻醉复合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腹腔镜疝气手术患儿血流动力学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21年5月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儿140例,患儿均行腹腔镜疝气手术治疗,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全身麻醉复合骶管阻滞(GS)组、全身麻醉复合腹横肌平面阻滞(GT)组,每组70例。比较两组苏醒质量、血流动力学、Ramsay镇静评分、麻醉苏醒期躁动(PAED)评分、不良反应。结果 GS组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及意识恢复时间较GT组短(P <0.05)。两组T0、T1、T2、T3、T4时间点SBP、DBP、HR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的SBP、DBP、HR有差异(P <0.05);②两组SBP、DBP、HR有差异(P <0.05);③两组SBP、DBP、HR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两组术后1 h、6 h、12 h、24 h的Ramsay镇静评分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的Ramsay镇静评分有差异(P <0.05);②两组Ramsay镇静评分有差异(P <0.05);③两组Ramsay镇静评分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两组术后10 min、30 min、3 h的PAED评分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间的PAED评分有差异(P <0.05);②GS组与GT组两组PAED评分有差异(P <0.05);③GS组与GT组 PAED评分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GS、GT在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中均有较高安全性,但GS更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促进早期苏醒,降低苏醒期躁动率。
2022(2):27-31.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02.006
摘要: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患者术中及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临床药物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6月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患者8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取瑞芬太尼+七氟醚,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右美托咪定。统计两组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水平、脑氧代谢情况,以及拔管、睁眼及恢复自主呼吸用时、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T0、T1、T2、T3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水平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HR、MAP水平有差异(F =71.702和83.577,均P <0.05);②两组HR、MAP水平有差异(F =44.141和36.418,均P <0.05);③两组HR、MAP水平变化趋势有差异(F =20.451和16.271,均P <0.05)。两组T0、T1、T2、T3时脑氧摄取率(CERO2)、动脉-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水平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CERO2、Da-jvO2水平有差异(F =56.581和40.311,均P <0.05);②两组CERO2、Da-jvO2水平有差异(F =44.117和21.089,均P <0.05);③两组CERO2、Da-jvO2水平变化趋势有差异(F =23.398和20.115,均P <0.05)。对照组拔管时间较研究组长(P <0.05),两组睁眼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比较,经t 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不良反应率较研究组高(P <0.05)。结论 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患者术中及苏醒期血流动力学波动异常,通过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醚可抑制其波动程度,并能改善脑氧代谢状态,缩短术后拔管时间,且不良反应率较低,具有安全性。
2022(2):32-37.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02.007
摘要:目的 研究IgA肾病(IgAN)患者外周血microRNA-223(miR-223)、NOD样受体蛋白3(NLRP3)水平与肾间质纤维化(RIF)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经肾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原发性IgAN患者16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RIF程度不同分为3组:RIF T0组、RIF T1组、RIF T2组。另取同期该院健康体检志愿者95例作为对照A组,以及非IgAN患者80例作为对照B组。比较各组受试者一般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测定受试者外周血miR-223、NLRP3 mRNA相对表达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受试者外周血RIF指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白细胞介素6(IL-6)、缺氧诱导因子α(HIF-α)];Spearman法分析miR-223、NLRP3 mRNA与RIF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A组相比,对照B组、RIF T0组、RIF T1组、RIF T2组患者miR-223相对表达量依次降低(P <0.05),而NLRP3 mRNA、TGF-β1、MCP-1、TGF-α、IL-6、HIF-α依次升高(P <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gAN患者TGF-β1、MCP-1、TGF-α、IL-6、HIF-α与miR-223呈负相关(P <0.05),而与NLRP3 mRNA呈正相关(P <0.05)。结论 IgAN患者外周血miR-223低表达,与RIF指标呈负相关;NLRP3 mRNA高表达,与RIF指标呈正相关,提示miR-223、NLRP3可能参与IgAN患者RIF进程。
2022(2):38-42.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02.008
摘要: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解聚素-金属蛋白酶17(ADAM17)下调对自然杀伤(NK)细胞杀伤作用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NSCLC A549细胞株,分为正常对照组(未转染)、阴性对照组(转染nonsense siRNA)和ADAM17下调组(转染ADAM17 si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各组A549细胞ADAM17 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A549细胞ADAM17蛋白表达。制备NK细胞,加入各组A549细胞中,检测NK细胞杀伤活性,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中γ干扰素(IFN-γ)、颗粒酶B(GraB)、穿孔素(PFP)蛋白表达。结果 各组细胞ADAM17 mRNA、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正常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细胞ADAM17 mRNA、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DAM17下调组较正常对照组、阴性对照组降低(P <0.05)。各组NK细胞对A549细胞的杀伤活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正常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NK细胞对A549细胞的杀伤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DAM17下调组较正常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升高(P <0.05)。各组细胞中IFN-γ、GraB、PFP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正常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细胞中IFN-γ、GraB、PFP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DAM17下调组较正常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升高(P <0.05)。结论 NSCLC A549细胞株中ADAM17下调能增强NK细胞的杀伤作用。
2022(2):43-48.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02.009
摘要:脂肪酸羟基脂肪酸脂(FAHFAs)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具有抗糖尿病和抗慢性炎症等生物功能的新型内源性脂质。该文详细介绍了FAHFAs的化学结构组成、在生物体内各组织中的分布,以及抗糖尿病、抗炎等生物学功能和检测方法。另外,由于该类脂质具有抗慢性炎症等功能,因此其可能在风湿免疫性疾病的发病过程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2022(2):49-53.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02.010
摘要:发作性睡病是一种好发于青少年时期且持续终身的慢性睡眠障碍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白天反复发作的不可遏制的睡眠、猝倒发作、睡眠瘫痪及入睡前幻觉,其内在机制为缺乏下丘脑分泌素。癫痫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之一,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当两者共患病时,疾病更易混淆并致误诊。因此,该文通过总结发作性睡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研究,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发作性睡病的认识,降低误诊率。
2022(2):54-57.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02.011
摘要:目的 探讨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术治疗老年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神经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10月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和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支架取栓,观察组采用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比较两组静脉和动脉再通时间和取栓次数;术前和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缺损(CSS)评分、Barthel指数量表(BI)评分、颈动脉最小血流量(Qmin)和最小血流速度(Vmin)变化;以及术后3个月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静脉和动脉再通时间长于对照组(P <0.05),取栓次数少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手术前后CSS评分、BI评分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手术前后颈动脉Qmin和Vmin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术治疗老年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疗效较好,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血管、神经功能及预后。
2022(2):58-63.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02.012
摘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患者血清神经调节蛋白-1(NRG-1)水平与心室重塑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东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216例作为观察组,另取同期该院131例原发性高血压未合并心衰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实验室指标、心功能指标及左室重塑指数。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衰的危险因素。将216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不同分为Ⅱ级81例,Ⅲ级106例,Ⅳ级29例,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血清NRG-1水平及左室重塑指数。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NRG-1水平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重塑指数及心衰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患者高血压病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清N端前体脑钠肽、肌酸激酶MB同工酶、C反应蛋白、NRG-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重塑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程长[O^R=3.037(95% CI:1.874,6.593)]、空腹血糖高[O^R=2.316(95% CI:1.405,4.226)]、总胆固醇高[O^R=2.142(95% CI:1.310,3.475)]、甘油三酯高[O^R=3.593(95% CI:2.017,8.450)]、NRG-1水平高[O^R=2.244(95% CI:1.113,3.792)]、左心室重塑指数小[O^R=3.593(95% CI:1.859,8.905)]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衰的危险因素(P <0.05)。Ⅱ级、Ⅲ级、Ⅳ级心功能患者血清NRG-1水平逐渐升高(P <0.05),左室重塑指数逐渐降低(P <0.05)。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血清NRG-1水平与LVEDD、LVESD、心衰程度呈正相关(r =0.605、0.738和0.634,均P <0.05),与LVEF、左室重塑指数呈负相关(r =-0.667和-0.527,均P <0.05)。结论 NRG-1水平、左室重塑指数均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衰的危险因素,血清NRG-1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左心室重塑指数呈负相关。
2022(2):64-68.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02.013
摘要:目的 探讨艾司西酞普兰与舍曲林治疗心内科门诊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19年4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内科门诊中100例心理障碍并躯体化症状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与舍曲林组,分别采用艾司西酞普兰与舍曲林治疗,疗程8周。治疗前与治疗后第4周、第8周采用患者健康问卷躯体症状群量表(PHQ-15)、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和患者健康问卷抑郁症状群量表(PHQ-9)评定临床症状,治疗第8周采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GI)、副反应量表(TESS)进行疗效和副反应评定。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4周、治疗后第8周PHQ-15评分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的PHQ-15评分有差异(F =242.604,P <0.05);②两组患者PHQ-15评分有差异(F =1.207,P <0.05);③两组患者PHQ-15评分的变化趋势无差异(F =2.400,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4周、治疗后第8周PHQ-9评分的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如下:①不同时间点的PHQ-9评分有差异(F =136.784,P <0.05);②两组患者PHQ-9评分无差异(F =2.016,P <0.05);③两组患者PHQ-9评分的变化趋势有差异(F =4.013,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4周、治疗后第8周GAD-7评分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如下:①不同时间点的GAD-7评分有差异(F =198.537,P <0.05);②两组患者GAD-7评分有差异(F =6.606,P <0.05);③两组患者GAD-7评分的变化趋势有差异(F =9.774,P <0.05)。艾司西酞普兰组治疗后第8周的CGI-GI较舍曲林组低(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第8周的TESS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间因副反应的退出试验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与舍曲林治疗心内科门诊焦虑/抑郁患者并躯体化症状均有显著疗效及良好的安全性,但与舍曲林相比较,艾司西酞普兰疗效更加显著,且安全性相同。
2022(2):69-73.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02.014
摘要:目的 筛选不典型浸润性导管癌诊断的超声征象,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经超声诊断为BI-RADS 4a类肿块且病理证实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术前超声图像。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ROC曲线,评价该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块边缘不光整[O^R=23.371(95% CI:2.207,247.442)]、微钙化[O^R=5.120(95% CI:1.481,17.697)]及RI > 0.7[O^R=12.912(95% CI:2.579,46.165)]对不典型浸润性导管癌具有癌诊断意义;利用这3个指标建立不典型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模型:Logistics(P)=-1.674+3.152×(微钙化赋值)+1.633×(不光整赋值)+2.390×(RI > 0.7赋值)。模型诊断不典型浸润性导管癌的截断值为> 0.380,ROC曲线下面积为0.804(95% CI:0.711,0.897),敏感性为85.7%(95% CI:0.715,0.956),特异性为59.1%(95% CI:0.432,0.733),约登指数、准确率分别为0.448、72.1%。结论 利用超声征象建立的模型敏感性较高,临床实用性较好。
2022(2):74-79.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02.015
摘要:目的 分析白细胞计数与平均血小板体积比值(WMR)、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人群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62例AMI患者,均行PCI术,根据术后30 d内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组和非MACE组。收集患者病历资料,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查血常规,计算WMR、NLR,比较两组患者术前WMR、RDW、NLR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WMR、RDW、NLR预测A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效能。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MACE组术前WMR、RDW、NLR水平高于非MACE组(P <0.05)。WMR预测术后发生MACE的截断值为1 404.25×10-6/L2,AUC为0.916,特异性为88.69%(95% CI:0.832,0.927),敏感性为91.11%(95% CI:0.871,0.943);RDW预测术后发生MACE的截断值为13.81%,AUC为0.808,特异性为83.93%(95% CI:0.782,0.883),敏感性为82.22%(95% CI:0.776,0.875);NLR预测术后发生MACE的截断值为5.66,AUC为0.832,特异性为91.71%(95% CI:0.886,0.944),敏感性为86.67%(95% CI:0.822,0.9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WMR[O^R=2.818(95% CI:1.493,5.318)]、RDW[O^R=1.613(95% CI:1.098,2.368)]、NLR[O^R=2.643(95% CI:1.344,5.198)]是A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 AMI患者术前WMR、RDW、NLR处于高水平状态,均可作为PCI术后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对于MACE的早期预测有一定临床价值。
2022(2):80-85.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02.016
摘要:目的 分析肥胖及孕期超重对孕产妇围产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接受围生期心理筛查的288例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利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孕产妇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肥胖及孕期超重对孕产妇围生期心理健康的影响,利用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孕产妇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回收有效调查问卷275份,肥胖和孕期超重的发生率分别为17.82%和30.18%。孕前体重为肥胖和孕期超重孕产妇的SAS、SDS和SCL-90评分均高于其他组(P <0.05)。孕产妇心理状况异常发生率为24%。不同文化程度、是否为初产妇、有无不良孕产史和是否意外怀孕孕产妇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不同年龄、孕前体重、孕期增重和家庭人均月收入孕产妇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前体重[O^R=2.152(95% CI:1.457,3.178)]、孕期增重[O^R=9.226(95% CI:4.765,17.864)]和家庭人均月收入[O^R=0.524(95% CI:0.299,0.918)]是影响孕产妇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P <0.05),其中孕前肥胖和孕期超重为危险因素,家庭人均月收入> 4 000元为保护因素,而年龄并非影响孕产妇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P >0.05)。结论 肥胖及孕期超重均是影响孕产妇负面情绪的主要因素,临床上应加强孕期体重管理,降低孕产妇负面情绪的发生率。
2022(2):86-91.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02.017
摘要:目的 探讨扶正散结方辅助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对免疫功能及miRNA-335-5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20年9月就诊于徐州市中医院的218例晚期NSCLC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均为109例。对照组接受TC化学治疗方案(紫杉醇+卡铂),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扶正散结方辅助治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血清学指标、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毒副作用等。结果 研究组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前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25(CA125)、人细胞角蛋白21-1片段(CYFRA21-1)、miR-335-5p、CD3+、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治疗后TSGF、VEGF、TGF-β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CEA、CA125、CYFRA21-1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miR-335-5p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CD3+、CD4+、CD4+/CD8+比对照组高(P <0.05),CD8+比对照组低(P <0.05)。研究组骨髓抑制、肾功能损伤、肝功能损伤情况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扶正散结方应用于晚期NSCLC患者的辅助治疗可提高近期疗效,减少化学治疗毒性,改善肿瘤微环境,促进miR-335-5p表达,提高免疫功能,改善预后。
2022(2):92-96.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02.018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染色剂标记切缘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5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临床分期Ⅰ、Ⅱ期乳腺癌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应用染色剂标记切缘,借助染色剂浸润性浸润出适当范围,沿着染色组织外切缘切除肿瘤,根据保乳治疗实践指南完整肿瘤切除,并完成3年随访,比较两组术式切缘阳性率,术后生活质量、心理状态、总生存期、无病生存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前后精神健康、躯体疾病、生理机能、社会功能及健康状况评分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手术前后SAS、SDS评分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 <0.05)。两组术后1年无进展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3年无进展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 <0.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切缘阴性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染色剂标记切缘用于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病理中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且与患者总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率有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湘ICP备17021739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