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35(16):1-8.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5.16.001
摘要:目的 构建并验证基于磁共振成像(MRI)参数、多模态超声的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效果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3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收治的238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8∶2随机分为训练集(167例)和内部验证集(71例)。另回顾性分析2023年6月—2024年6月该院收治的66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为外部验证集。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行手术切除并统计病理完全缓解(pCR)情况。新辅助化疗前后行MRI、多模态超声检查,分析影响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效果的因素,构建并验证基于MRI参数、多模态超声的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效果预测模型。结果 训练集有39例(23.35%)达到pCR,内部验证集与外部验证集分别有16例(22.54%)、16例(24.24%)达到pCR。pCR组肿瘤分期Ⅲ期占比、峰值强度(PI)差值、新辅助化疗后达峰时间(TTP)、TTP差值、新辅助化疗后表观扩散系数(ADC)、ADC差值均高于非pCR组(P <0.05),新辅助化疗后PI低于非pCR组(P <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期Ⅲ期[O^R =4.627(95% CI:1.582,13.538)]、ADC差值大[O^R =4.371(95% CI:1.494,12.788)]、PI差值大[O^R =3.785(95% CI:1.294,11.073)]均是影响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效果的危险因素(P <0.05)。以影响因素为预测变量,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风险范围0.08~0.56。列线图模型验证结果显示预测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效果的校正曲线趋近于理想曲线(P >0.05)。训练集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效果的敏感性为79.94%(95% CI:0.673,0.887),特异性为78.66%(95% CI:0.676,0.873),曲线下面积(AUC)为0.823(95% CI:0.751,0.913)。内部和外部验证集ROC曲线结果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效果的敏感性分别为82.67%(95% CI:0.711,0.917)和79.13%(95% CI:0.681,0.878),特异性分别为79.25%(95% CI:0.682,0.879)和83.19%(95% CI:0.715,0.923),AUC分别为0.874(95% CI:0.779,0.983)和0.867(95% CI:0.754,0.962),该模型诊断效能良好。结论 肿瘤分期、ADC差值、PI差值与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效果有关,基于此构建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效果的预测模型效能良好。
2025, 35(16):9-14.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5.16.002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Ⅱ型胸神经阻滞术联合前锯肌平面阻滞对全身麻醉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应激反应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在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接受乳腺癌根治术治疗的女性乳腺癌患者102例,采用电脑随机数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51例。所有患者行乳腺癌根治术及同侧腋窝淋巴结清扫、胸肌间淋巴结清扫治疗。对照组术中给予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全身麻醉前给予超声引导下Ⅱ型胸神经阻滞术联合前锯肌平面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前(T0)、切皮后(T1)、术后15 min(T2)的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记录两组术中瑞芬太尼使用量、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及苏醒时间,比较两组术后的前列腺素E2(PGE2)、去甲肾上腺素(NE)、过氧化氢酶(CAT)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T0、T1、T2的MAP及HR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MAP、H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两组患者MAP、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③两组患者MAP、HR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苏醒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4、24、72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③两组患者VAS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手术前后PGE2、NE、CAT的差值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全身麻醉乳腺癌根治术中联合超声引导下Ⅱ型胸神经阻滞术联合前锯肌平面阻滞,有助于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及应激反应,术后恢复及安全性良好。
2025, 35(16):15-20.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5.16.003
摘要:目的 探讨地奥司明和氢氯噻嗪联合益气化瘀利水汤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治疗的150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75例。对照组接受地奥司明和氢氯噻嗪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益气化瘀利水汤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状况、中医证候积分、臂围周径均值、患肢5处周径、上肢功能[上肢功能评分量表(DASH)评分]、淋巴水肿自感症状[淋巴水肿与乳腺癌问卷(LBCQ)评分]、疼痛状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肩关节活动优良率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治疗前后患肢肿胀、麻木和局部固定疼痛、拒按、疲倦乏力、气短懒言、头晕目眩、面色萎黄、自汗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治疗前后臂围周径均值、腕横纹周径、腕横纹上方10 cm周径、肘横纹周径、肘横纹上方10 cm周径、腋横纹周径的差值均大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治疗前后DASH评分、LBCQ评分和VAS评分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肩关节活动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地奥司明与氢氯噻嗪配合益气化瘀利水汤,能改善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的中医证候、上肢功能、淋巴水肿症状、疼痛状况及肩关节活动能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2025, 35(16):21-27.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5.16.004
摘要:目的 分析超声成像特征及超声血流参数鉴别Luminal型与三阴型乳腺癌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2023年5月丽水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6例Luminal型与23例三阴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超声常规、三维灰阶模式及三维能量多普勒成像模式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比较两组的超声图像特征、血流参数变化。分析Luminal型乳腺癌的影响因素及超声成像特征、血流参数对Luminal型与三阴型乳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Luminal型组圆形/椭圆形、边缘光整、血流分布呈环绕型的占比均高于三阴型组(P <0.05),后方回声增强占比、边界清晰占比、汇聚征发生率均低于三阴型组(P <0.05)。Luminal型组平均灰阶值(MG)、平均能量值(MP)、血管指数(R)、血管血流指数(VFI)均高于三阴型组(P <0.05)。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形态[O^R=3.683(95% CI:1.283,10.577)]、边界[O^R=8.829(95% CI:3.018,25.830)]、边缘[O^R=2.910(95% CI:1.436,5.896)]、汇聚征[O^R=8.820(95% CI:1.849,42.062)]及MG[O^R=1.101(95% CI:1.010,1.200)]、MP[O^R=1.088(95% CI:1.000,1.183)]、R[O^R=6.780(95% CI:2.317,19.837)]、VFI[O^R=16.087(95% CI:5.498,47.065)]均为Luminal型乳腺癌的影响因素(P <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超声成像特征联合血流参数诊断Luminal型与三阴型乳腺癌的曲线下面积为0.967(95% CI:0.931,1.000),敏感性为97.80%(95% CI:0.892,0.993),特异性为95.70%(95% CI:0.875,0.989)。结论 Luminal型与三阴型乳腺癌患者的超声成像特征和超声血流参数具有不同的特点,具有较好的鉴别诊断价值,超声成像特征和超声血流参数可为乳腺癌的鉴别诊断提供参考。
2025, 35(16):28-34.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5.16.005
摘要:目的 探究lncRNA CD36-005与大鼠子宫内膜蜕膜化过程的相关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复制早期妊娠大鼠子宫、人工诱导蜕膜化子宫模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lncRNA CD36-005表达水平。以体外诱导蜕膜化的内膜基质细胞为体外模型,分别过表达及干扰lncRNA CD36-005的表达后,再通过qRT-PCR检测蜕膜化标志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妊娠第5~8天的雌性大鼠子宫中lncRNA CD36-005相对表达量较妊娠第1~4天低(P <0.05)。在妊娠第6~8天的子宫中,子宫着床位点的lncRNA CD36-005相对表达量低于非着床位点(P <0.05)。人工诱导蜕膜化子宫组织及蜕膜化的内膜基质细胞中lncRNA CD36-005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下降(P <0.05)。在蜕膜化的内膜基质细胞中过表达lncRNA CD36-005可显著抑制Hand2、Prl8a2相对表达量(P <0.05),反之,lncRNA CD36-005干扰后,Hand2和Prl8a2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 <0.05)。结论 LncRNA CD36-005在大鼠早期妊娠子宫、人工诱导蜕膜化子宫和蜕膜化的内膜基质细胞中低表达,并对子宫内膜蜕膜化有抑制作用。
2025, 35(16):35-41.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5.16.006
摘要: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已成为治疗胆胰肿瘤的标准手术方法,能够有效切除肿瘤、缓解梗阻症状并延长患者生存期。随着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推广,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加速康复策略已逐渐被广泛采用。尽管该手术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广泛,但术后康复仍面临诸多挑战。该文旨在系统综述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加速康复效果的相关因素,分析术后康复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障碍,并探讨通过早期干预优化患者康复过程的策略,为医务人员提供实践指导,从而提高患者的手术预后和生活质量。
2025, 35(16):42-47.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5.16.007
摘要: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以体内存在大量自身抗体导致全身多系统和多脏器受累为主要特征的高度异质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SLE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常规治疗常存在明显副作用且疗效有限,因此需要探索新的治疗策略。近年来,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疗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手段,已在B淋巴细胞来源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治疗中显示出了令人瞩目的临床疗效,但其在SLE等自身免疫病中的应用尚处于初步研究阶段。该文就CAR-T免疫疗法的免疫机制及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尤其是SLE)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SLE的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2025, 35(16):48-52.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5.16.008
摘要:目的 观察铒激光预处理联合纤维强化复合树脂修复牙齿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区就诊的84例后牙深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50颗患牙。两组患者均接受铒激光预处理牙齿表面,观察组采用纤维强化复合树脂充填修复,对照组采用3M P60树脂充填修复。随访1年后,比较两组微渗漏程度评分(侧壁、龈壁)、修复效果满意度(表面形态、修复体固定程度、色泽协调性)、牙龈指数(GI)、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并发症(继发龋、食物嵌塞、根折)总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侧壁微渗漏程度评分和龈壁微渗漏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表面形态、修复体固定程度和色泽协调性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GI、PLI、SBI的差值均大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铒激光预处理联合纤维强化复合树脂修复牙齿缺损效果优于传统树脂修复,可降低微渗漏,提升修复满意度和牙周健康,减少并发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5, 35(16):53-59.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5.16.009
摘要:目的 探讨地诺孕素辅助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的疗效及对术后抗缪勒管激素(AMH)水平和复发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3年7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收治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102例,采用奇偶数字法分为观察者和对照组,各51例,均行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对照组术后给予亮丙瑞林治疗,观察组术后给予地诺孕素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血清AMH、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T)、孕酮(P)、雌二醇(E2)、CA125水平,评价患者下腹痛、痛经及性交痛程度,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随访1年,记录患者术后复发率及自然妊娠率。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FSH、LH、T、P、E2、CA125、下腹痛评分、痛经评分和性交痛评分的差值均大于对照组(P <0.05);AMH的差值小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1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 <0.05),自然妊娠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地诺孕素辅助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有助于促进患者卵巢功能恢复,抑制肿瘤标志物水平,降低术后复发风险,且安全性较高。
2025, 35(16):60-65.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5.16.010
摘要:目的 探究血清正五聚蛋白3(PTX3)、半乳糖凝集素-3(Gal-3)、同型半胱氨酸(Hcy)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新发房颤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4年12月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61例AMI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PTX3、Gal-3、Hcy水平,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新发房颤将其分为发生组(52例)和未发生组(209例)。比较两组临床相关资料,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新发房颤的独立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TX3、Gal-3、Hcy对新发房颤的预测价值。结果 发生组患者年龄、心率、左房内径(LAD)、PTX3、Gal-3、Hcy水平均高于未发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未发生组(P <0.05)。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O^R=1.441(95% CI:1.091,1.903)]、心率快[O^R=1.267(95% CI:1.068,1.503)]、LVEF水平低[O^R=0.426(95% CI:0.262,0.681)]、PTX3水平高[O^R=2.816(95% CI:1.685,4.705)]、Gal-3水平高[O^R=4.302(95% CI:2.087,8.866)]和Hcy水平高[O^R=4.528(95% CI:2.184,9.387)]是AMI患者发生新发房颤的危险因素(P <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PTX3、Gal-3、Hcy及3者联合预测患者新发房颤的敏感性分别为70.30、73.00%、78.40%、89.20%,特异性分别为69.10%、68.50%、73.20%、81.90%,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1、0.795、0.834、0.926。结论 PTX3、Gal-3、Hcy水平高是AMI患者发生新发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通过检测其水平对新发房颤有一定预测价值。
2025, 35(16):66-72.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5.16.011
摘要:目的 探讨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HFOV)联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拔管撤机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2022年10月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76例NRDS患儿,拔管撤机后均给予无创辅助通气。按照无创通气模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6例采取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观察组40例采取NHFOV辅助呼吸,在此基础上两组患儿均给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比较两组的血气指标[血氧分压(PaO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表(NEWS)、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D(SP-D)、肺组织水通道蛋白5(AQP-5)、呼吸动力学(气道阻力、胸肺顺应性)、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PaO2的升高程度小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后PaCO2和NEWS评分的下降程度均小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SP-D、AQP-5的升高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气道阻力的下降程度小于对照组(P <0.05),胸肺顺应性的升高程度小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FEV1、FVC的差值均小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NRDS患儿拔管撤机后应用NHFOV联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可提高呼吸功能和氧合功能,改善胸肺顺应性。
2025, 35(16):73-79.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5.16.012
摘要:目的 分析E3泛素连接酶HECW1及CUB结构域蛋白1(CDCP1)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与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2024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收治的86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癌组织与癌旁组织HECW1、CDCP1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癌组织HECW1、CDCP1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随访至2024年10月,记录患者的PFS,分析前列腺癌患者PFS的影响因素及HECW1、CDCP1对PFS的预测价值。结果 癌组织HECW1、CDCP1的mRM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癌旁组织(P <0.05)。不同年龄、白蛋白/碱性磷酸酶比值(AAPR)患者癌组织HECW1、CDCP1的mRM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前列腺特异抗原(PSA)4~10和>10 μg/L患者癌组织HECW1、CDCP1的mRM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PSA<4 μg/L患者(P <0.05),PSA>10 μg/L患者癌组织HECW1、CDCP1的mRM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PSA 4~10 μg/L患者(P <0.05)。Gleason评分为7和>7分患者癌组织HECW1、CDCP1的mRM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Gleason评分<7分患者(P <0.05),Gleason评分>7分患者癌组织HECW1、CDCP1的mRM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Gleason评分7分患者(P <0.05)。TNM分期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有骨转移患者癌组织HECW1、CDCP1的mRM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较高(P <0.05)。截至2024年10月,86例患者的中位PFS为26个月(95% CI:24.613,27.387)。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癌组织HECW1 mRMA表达高[O^R=7.441(95% CI:2.543,21.770)]、HECW1蛋白表达高[O^R=5.355(95% CI:1.830,15.667)]、CDCP1 mRMA表达高[O^R=4.477(95% CI:1.530,13.099)]、CDCP1蛋白表达高[O^R=3.374(95% CI:1.153,9.870)]均为前列腺癌患者PFS的危险因素(P <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癌组织HECW1 mRMA和蛋白、CDCP1 mRMA和蛋白预测前列腺癌患者PFS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6、0.824、0.857、0.805,敏感性分别为85.8%、83.4%、90.0%、88.6%,特异性分别为87.1%、89.3%、80.6%、84.5%,4项联合的AUC为0.964,敏感性为98.4%,特异性为71.0%。结论 前列腺癌患者HECW1、CDCP1的mRMA和蛋白表达升高与PSA水平、Gleason评分、TNM分期、淋巴结及骨转移有关,且其表达水平越高,PFS越短。
2025, 35(16):80-85.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5.16.013
摘要:目的 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联合骨髓嗜病毒整合位点1(MEIS1)对子宫内膜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邯郸市第一医院接受根治术治疗的9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将术后死亡的患者归为预后不良组(20例);将术后存活状况良好的患者归为预后良好组(72例)。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随访期间采集相关数据,分别测定糖类抗原125(CA125)、Ki-67、SII和MEIS1 mRNA。结果 预后不良组CA125、Ki-67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 <0.05)。预后不良组癌组织和癌周组织MEIS1 mRNA相对表达量均低于预后良好组(P <0.05),术前和术后SII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 <0.05)。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CA125水平高[O^R=1.873(95% CI:1.108,3.166)]、术前Ki-67水平高[O^R=1.577(95% CI:1.049,2.371)]、SII水平高[O^R=1.021(95% CI:1.006,1.036)]和术前MEIS1 mRNA低[O^R=0.004(95% CI:0.000,0.103)]均是子宫内膜癌根治术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 <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MEIS1 mRNA、SII及联合预测子宫内膜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敏感性分别为85.0%(95% CI:0.621,0.968)、85.0%(95% CI:0.621,0.968)和95.0%(95% CI:0.751,0.999);特异性分别为94.4%(95% CI:0.864,0.985)、66.7%(95% CI:0.546,0.773)和86.1%(95% CI:0.759,0.931)。结论 SII联合MEIS1可有效评估子宫内膜癌根治术患者的预后情况,并有助于提高术后预后的预测精准度。
2025, 35(16):86-91.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5.16.014
摘要:目的 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对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联合骨粉种植患者的骨组织再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5月—2024年3月马鞍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种植牙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使用PRF联合人工骨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SDF-1α。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骨密度、骨厚度、牙槽骨唇舌向宽度、种植体稳定性(ISQ)、探诊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SBI)、美容效果,以及种植牙成功率、完全愈合率和局部感染率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后骨密度、唇侧根尖骨厚度、唇侧根中骨厚度、唇侧根冠骨厚度、骨宽度的差值均大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PD、SBI的下降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ISQ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术后12个月牙体色泽评分和面部情况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牙体外形评分及整体美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种植牙成功率、完全愈合率和局部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SDF-1α联合PRF对种植牙患者具有积极的骨再生效果,能够有效提高骨密度和骨厚度,改善牙槽骨结构,增强ISQ,并对牙周健康有积极影响。该治疗方案在促进种植牙修复效果、提高治疗成功率方面具有较大临床应用潜力。
2025, 35(16):92-96.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5.16.015
摘要:目的 分析地诺孕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2024年2月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129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行腹腔镜手术联合地诺孕素治疗。随访1年,根据治疗后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与非复发组。对比复发组与非复发组的临床资料,分析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随访1年,129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复发率为10.08%(13/129)。复发组最大囊肿直径、美国生育协会修正标准(r-AFS)评分、手术分期为Ⅲ、Ⅳ期占比均高于非复发组,复发组年龄和术后受孕率低于非复发组(P <0.05)。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最大囊肿直径大[O^R=3.865(95% CI:1.181,12.650)]、r-AFS评分高[O^R=4.108(95% CI:1.968,8.574)]、手术分期为Ⅲ、Ⅳ期[O^R=3.557(95% CI:1.087,11.642)]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地诺孕素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 <0.05);年龄小[O^R=0.270(95% CI:0.130,0.564)]、术后受孕[O^R=0.262(95% CI:0.080,0.856)]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地诺孕素治疗后复发的保护因素(P <0.05)。结论 最大囊肿直径较大、r-AFS评分较高、手术分期较高、年龄较低、术后未受孕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地诺孕素治疗后复发的风险较高,应引起临床重视。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湘ICP备17021739号-11